Powered By Blogger

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

眼見不為憑 —— 正顎臉型分析 (一)一般臉型

文 / 許修銨醫師


「朋友都說我是暴牙,但許醫師說問題在下顎?」
「許醫師建議上顎也要開刀?可我明明是戽斗啊?」
醫師的評估和建議為什麼和我想的不一樣?
是我的鏡子有問題?還是醫師的眼睛有問題?

別擔心,醫師的眼睛沒壞,你也不需要換鏡子。認知不一致,是因為你看到「表象」,而醫師在陳述造成表象的「原因」。

讓許醫師化繁為簡,協助你了解顏面骨骼與外觀的基本關係,好讓你與醫師溝通時擁有共同的語言。

身體大部份的骨骼是以軟骨內骨化(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)方式生成,而顏面骨的發育則是經由骨膜內骨化(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)作用。因此顏面骨得以具有特殊的角度與形狀,賦予每個人不同的臉型。

顏面骨包含顴骨、上顎骨與下顎骨(尚有鼻骨、淚骨、下鼻甲、犁骨及腭骨,但與正顎、削骨手術較無關,故於文中省略)。下圖中下半部鵝黃色部份為下顎骨,上半部淺黃色部分則為上顎骨,淺藍色部分為顴骨。牙齒周邊的骨頭又特稱為齒槽骨,分別屬上、下顎骨的延伸。
顏面骨示意圖
歪臉、戽斗、暴牙、咬合不正大多因上、下顎骨相對位置不良引起。臉型與咬合功能的改善必須接受正顎手術(修正顎骨相對關係)與牙齒矯正(修正牙齒及齒槽骨之位置、角度)的複合治療。若是國字臉、方臉等臉型改善,則可利用削骨手術來改善顴骨與下顎骨角的寬度、位置、角度等。

在討論臉型分類前,我們先來看看一般臉型的構成。本系列文章主要針對正顎臉型分析,削骨臉型將另文介紹。

顏面外觀是由顏面骨所撐出來的立體結構。因顏面骨骼形狀、角度不同,使每個人具有不同的臉型。就如相同的衣服由不同人穿上,因體型不同,表現出來的感覺便不一樣,人的外表也是如此。 
網路圖片
下圖為一般臉型的側面示意圖,醫師在評估臉型時習慣將上、下顎骨分成四部份來觀察。上顎骨(灰)影響中顏面(包含兩側臉頰、鼻子),下顎骨(紫)影響下巴與臉頰下半部,上唇及人中受上顎齒槽骨及上牙(紅)影響,而下唇則被下顎齒槽骨與下牙(綠)所影響。
一般臉型的側面觀可見鼻頭略上翹,鼻孔露出大小適中,鼻唇角約呈100度左右,上、下唇可以自然閉合,下唇溝也明顯且自然。此外,上顎骨(灰)及下顎骨(紫)分別提供中顏面(鼻翼兩側)即下顏面(下巴)足夠的支撐,使臉部立體且美觀。
當上、下顎骨關係和諧時,不僅外觀良好,咬合功能也健全。下圖可看出上顎齒槽骨(紅)與下顎齒槽骨(綠)穩定對咬,提供上、下唇適當的支撐,表現出美觀的嘴形。
(註:此處為示意圖,故將齒槽骨與牙齒部分簡略標示。此外,外觀為一般臉型者牙齒排列可能仍不整齊,但此種僅牽涉牙齒排列的咬合問題不需要接受正顎手術,僅需要牙齒矯正治療即可
此外,和諧的上、下顎骨位置及良好的牙齒咬合,可以給予臉型良好的比例。根據統計,中顏面(眉心至鼻根)與下顏面(鼻根至下巴最下緣)應呈現1:1之比例。而下顏面上半(鼻根至上唇下緣)與下顏面下半(下唇上緣至下巴最下緣)呈現1:2之比例時有最佳之美觀。
鼻子與下巴的相對關係也是醫師所關心的。通常醫師會用一條假想的美觀線(E-line)來評估鼻尖、下唇與下巴的相對位置。根據統計,當E-line通過鼻尖 與下巴最凸點的連線時,下唇的最凸點應剛好在E-line上或距離E-line正負2mm處。
最後,我們邀請到尚未發胖前,臉型尚屬正常的許醫師客串示範如何評估正面臉型。

通常醫師會運用一個術語--五眼,來評估正面臉型是否和諧。五眼指的是一般臉型的正面寬度洽約略等於五隻眼睛的寬度。若其中一部分過寬或過窄,則可能影響美觀。

雙眼的內眥延長線恰可通過鼻翼之上,或通過鼻翼兩側。

雙眼虹膜(黑眼珠)內緣,恰可通過嘴角。

當然,如同側面評估標準,正面的中、下顏面高度比例也約呈1:1,而下顏面上半比上下顏面下半也需呈現1:2之比例。

看到這裡,各位是不是對上、下顎骨的組成,與其對外觀及咬合功能上的影響較有概念了呢?

本文之目的為幫助讀者於諮詢時能更理解醫師的解釋。但,臉型分析學派眾多,本文內容為使讀者易於瞭解,簡化且省略許多細節,僅提出目前各學派較無爭議的部分。臨床上實際分析或參考點,仍須依醫師所採用之分析法為主。本文僅提供參考。


繼續閱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