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wered By Blogger

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

眼見不為憑 —— 正顎臉型分析 (二)戽斗臉型

文 / 許修銨醫師


「戽斗」常被當作「下顎前突」或「長下巴」臉型的代名詞。但造成戽斗臉型的問題真的在只在下顎嗎?如果只改變下顎位置,臉型就會變美?咬合就能正常嗎?

簡單問題的背後往往具有複雜的背景。因此,本文便是要協助各位對戽斗臉型有更深入的認識。

戽斗是東方人常見的臉型,根據研究,約有近四分之一的東方人具有這種臉型。16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(Charles V, Holy Roman Emperor)是很典型的戽斗代表,集所有戽斗特色於一身。 
由查理五世的畫像可以觀察到所有戽斗臉型的特色:長臉、長下巴、下顎角度陡峭、法令紋明顯、嘴唇無法閉合、下巴弧度(下唇溝)消失、下頷肌肉緊繃且牙齒無法咬合。此外,戽斗臉型的人常無法看見上顎牙齒,因此會顯得老態。

並非所有的戽斗臉型都如此「經典」。大部份的戽斗臉型其實都只具有上述的部分特色。如:藝人陳為民具有長臉、長下巴、深法令紋等特色。但因其上、下顎差距不遠,因此下頷肌肉毋需特別出力以閉合雙唇。 
而名脫口秀主持人Jay Leno雖然有長臉、長下巴和極深的法令紋。但因其齒槽骨部分無明顯異常,因此其嘴唇的閉合、下頷肌肉與牙齒咬合並不受戽斗臉型的影響。 

如果戽斗狀況嚴重至影響外觀及咬合功,則必須透過正顎手術及牙齒矯正來增進美觀與改善功能。 

知道戽斗臉型的特色後,我們要更進一步追問:「什麼原因會讓臉看起來變戽斗?」


複習一下基本觀念!


  • 在「正顎臉型分析(ㄧ)一般臉型」中,我提過醫師在分析正顎臉型時習慣將上、下顎骨分成四部份個別討論。分別為上顎骨(灰)、上顎齒槽骨及牙齒(紅)、下顎骨(紫)與下顎齒槽骨及牙齒(綠)。
  • 中顏面與下顏面的理想比例應為1:1。
  • 外觀是「結果」,而造成此結果的「原因」可能不只一種。
在討論戽斗臉型時,我們也採用一樣的原則。


請注意,下述分類方式並非科學性分類,乃許醫師簡化顎骨間的排列方式,以說明通俗臉型(如:戽斗、暴牙等)之變化。

我喜歡把戽斗臉型粗分為四類
  1. 下顎骨發育過長,但咬合正常
  2. 下顎骨前突(長度可能正常或過長),但上顎骨正常
  3. 下顎骨正常,但上顎骨發育不足且後縮
  4. 同時合併下顎骨前突,及上顎骨發育不足且後縮

第一類戽斗:下顎骨發育過長,但咬合正常。這類戽斗臉型的上、下顎骨及上、下齒槽骨之相對位置並無明顯異常。造成臉型戽斗的原因單純是因為下顎骨長度發育過長,使中顏面與下顏面之視覺比例不符合理想。由示意圖中可見此類戽斗的鼻唇角仍可維持美觀,上、下唇可輕鬆閉合,下唇溝附近曲線自然,但臉型明顯偏長,且下巴處往前下方翹起,狀似新月,因此也常被稱為月亮臉。此類戽斗不需要正顎手術,僅需要下巴削骨塑型手術,若齒列不正,則另接受牙齒矯正即可。 
這類的戽斗其實蠻具有個人風格,如上文提到的Jay Leno。另一位有名的美女Racy Angelina Jolie也是此類代表。

第二類戽斗:下顎骨前突(長度可能正常或過長),但上顎骨正常。此類戽斗形成主因為下顎骨過度前凸,因此會造成下顎延長的視覺效果,但實際下顎骨的長度可能過長,也可能正常。示意圖顯示的便是下顎長度正常但過於前突,因此造成戽斗的視覺效果。這類戽斗臉型的中顏面結構正常,但因下顎突出,因此下唇無法自然閉合,且下頷肌肉常呈緊繃狀態。下巴弧度(下唇溝)消失,導致下巴看起來平直。 
實際案例可見下顎即使長度正常,但過度前突,視覺上仍會有戽斗的感覺。
若下顎前突又合併長度過長,則戽斗則更明顯。

第三類戽斗:下顎骨正常,但上顎骨發育不足且後縮。此類臉型為「視覺上」的戽斗。因中顏面發育不足過度後縮,導致下顎於視覺上顯得突出。示意圖中可見上顎後縮,上唇外翹且鼻唇角角度小,但下顎外觀、長度皆正常。 
此類臉型相較於前兩類戽斗於臨床上較少發生。實際臨床照片可見,中顏面相較於上顏面及下顏面後縮。因此表現出視覺上的戽斗臉型。

第四類戽斗:同時合併下顎骨前突,及上顎骨發育不足且後縮。這類戽斗臉型較少發生。由示意圖可見這類型戽斗具備了第二及第三型戽斗臉型的特色,小鼻唇角、下巴平直(下唇溝消失)、嘴唇無法自然閉合、下顎角度陡峭及咬合不正。 



經過以上的簡介,各位應該對戽斗臉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了。

最後,我要提醒各位讀者,臉型分析只是統計資料,臨床上並無所謂標準臉型,並非與統計值相同就代表美觀。舉例來說:標準身高只是參考值,須整體考量體重、體態、身體比例等因素,才能決定美觀。本文為使讀者容易理解,省略許多細節,僅提出各學派皆能廣泛接受之概念。實際分析仍須以臨床醫師判斷為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